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打造科创“策源地”优化服务“硬支撑”激活种业“芯动能”向“新”而行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动能澎湃_龙虎网

admin2周前 (04-20)未命名27

  编者按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正式发布,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即日起,本报联合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推出“聚焦南京农业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记者将盘点梳理、探点直击我市农业生产一线的新质生产力,立体展现南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亮点和成效。

  随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在南京广袤的田野上,无人农机助力“种田不下田”,人工智能指导“小白”熟练种地,“水上春耕”新品种蟹苗投放火热,都市现代农业正向“新”而行、逐浪攀高。

  聚焦“一南一北”,打造农业科创“策源地”

  2月24日,浦口区汤泉农场占地1200亩的“数字大田”内,进入返青拔节期的麦苗长势喜人。伴随着一阵阵发动机声,一台红色的无人驾驶植保机喷洒着除草剂缓缓驶来,行驶到田边处开始自动掉头,继续匀速向着前方驶去。

  眼前这幅春耕“科幻大片”,技术支撑来自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该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农场将植保机、收割机、拖拉机等机器安装上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行进速度控制器等装置,改良成新型无人农机。种植户只需一部手机,在家就能看到农作物长势,也能远程控制沟渠灌溉,实现“种田不下田”。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及其团队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作为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目前已集聚10个院士团队,建设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入驻农业科技企业150多家。

  从浦口出发,目光转向南京南。地处南京南大门的溧水区是秦淮河的发源地,总面积145.86平方公里的南京国家农高区全域坐落在该区白马镇,集聚7家高校院所和101个科研平台,也成为南京都市现代农业背后的硬核科技支撑之一。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农业科创“策源地”,充分发挥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和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国字号”农业科创平台集聚优势,打造形成十多位院士领衔的农业领域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00余个,培育发展涉农高新技术企业超80家,为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创力量。

  推广“四新”技术,优化科技服务支撑

  2月24日中午,江宁区汤山翠谷农业科技园一处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株株绿意盎然的小番茄茁壮成长,枝蔓间露出一串串娇艳欲滴的果实。此时,随着棚内温度上升到26℃,天窗自动打开,循环风机也转了起来。

  科技园工作人员范迪芳对此场景早已习惯,“我只负责采摘、打叉这些小活儿,至于施肥浇水、温度湿度控制等,都是AI说了算。”

  范迪芳口中的AI是园区正在使用的“智小农”智慧农业系统,由江苏省农科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可对番茄种植全过程进行人工智能指导管理,不仅省时省力,还让农业“小白”也能熟练地种植番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市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充分挖掘释放耕地潜能、提升“亩均产出效益”,成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对此,我市高度注重“四新”集成示范,以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四新”成果115项,建成“无人农场”13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支撑。我市始终坚持建强“三农”人才队伍,2024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超8000人次、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超1000人次。同时,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培育助飞100名“头雁种苗”,47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入选省级“头雁”培育行动。新增认定6家市级农民田间学校,4家单位获评头部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促进种业振兴,激活农业“芯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蕴藏着丰收的“密码”。如何将种子安全保存5年、10年甚至数十年?

  在紫金山南麓,位于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的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综合基因库项目已进入建设冲刺阶段。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和室外环境工程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届时将达到保存55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样本的保存能力,保存质量和研究利用水平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高淳区,蟹农们正忙着投放蟹苗,不少蟹农今年选择大闸蟹新品种——“金农一号”。该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十余年培育而成,2023年获得国家农业部门认证,去年首次大规模养殖,今年在高淳的辐射养殖面积翻了一倍多。

  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怀良介绍,“金农一号”扣蟹的饲料利用率比普通扣蟹高14%至18%,比成蟹高15%,出肉率可以达到25%左右,而普通大闸蟹的出肉率为18%至22%。

  种业的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命脉。近年来,我市紧抓现代种业发展机遇,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关键,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净化市场为保障,现代种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1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3家、省级山猪保种场1家、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2个;江宁台创园建成华东地区蕞大的蝴蝶兰种质资源圃。同时,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还在我市建有3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6个省级作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圃。

  农业“芯”动能澎湃,托起大华种业、明天种业、中江种业等一批知名种业企业。统计显示,目前我市拥有持证种业企业88家、种子经营门店360多家,其中国家种业阵型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3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年销售额居全国前30,3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到金湖调研水稻生产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到金湖调研水稻生产工作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率领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组来我县调研指导水稻生产工作,县委书记贺宝祥、副县长张云辉等参加调研。   “扬9优986”是由万建民院士...

制种基地移栽忙!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金湖打造县企共建项目助农增收

制种基地移栽忙!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金湖打造县企共建项目助农增收

  江苏是制繁种大省,常年制繁种面积200万亩左右,生产种子8.5亿公斤左右,有4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和4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蕞近,记者就前去走访了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金湖...

明天种业(835662)公司档案

明天种业(835662)公司档案

  明天种业:2019年头部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利泰科技:头部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龙翔药业: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湖北龙翔药业...

走进南京都市圈城市专题报道

走进南京都市圈城市专题报道

  编者按:自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以来,都市圈各市(区)紧紧围绕《规划》明确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将都市圈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

江苏金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底色

江苏金湖: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底色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先试”之路,持续推动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战略引领:践行绿...

金湖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湖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两站三中心”89家,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10月25日,新华社发布壹城智库《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