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塘镇】用好三片镜映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黄花塘镇因势利导,依实定策。用“显微镜”聚焦民生工程,用“望远镜”规划项目共建,用“放大镜”转化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成绩,有未来的乡村振兴发展“康庄路”。
民生建设“小而美”,排灌共改挥笔高产稳产“民生卷”。黄花塘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3.6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蓄水、输水、提水和管护四大能力提升,遵循成片示范、全面推进、巩固收尾三大阶段推进,基本建设完成水利渠系畅通、供水保障可靠、运行管护高效的现代化农田灌溉水网体系。灌溉“高标准”,稳粮“有底气”,2023年,黄花塘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360万元,新建泵站13座,配套桥涵闸等渠系工程41座,全年全镇主要粮食种植面积2.703万公顷,产量21.468万吨。
项目培育“新而特”,宁淮共建谱写产研融合“双城记”。作为南京和淮安两市携手打造的江苏省内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链接南京科创资源,引进南师大、南理工等高校创新平台;打造淮安生产基地,招引岚江智能科技、海神机器人等新质标杆企业,无视地理距离,戴上“望远镜”,推动产研要素南北互补,跨江融合。以江苏岚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已经实现“南京科创基地+盱眙生产中心”的协作模式,工程师实时远程操控与定期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科创飞地”的建设,疏通人才、科技、项目、资金通道,成功打造宁淮两地产业、人才“双向快速路”,谱写新时代优势互补,人才互促的“双城记”。
乡村产业“大而强”,稻虾共生探索一田双收“致富经”。通过5年的不断摸索,黄花塘镇试点推广虾稻共生近8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是“龙虾稻”,更是“致富稻”。黄花塘镇积极向上争取,推动龙虾香米进苏果,打通从田到户的销售链,在巨大的销售缺口下,以稻虾共生为产业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100家,为个人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提供巨大推动。产业规模大,更要产业强。在现有基础上,黄花塘镇坚持用科技“放大镜”为农业赋能,让数据在屏上可见。传感器如触手般遍布田间地头,实时收集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土壤信息,经过云端数据传输处理,配合水肥一体化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得出稻虾共生的“蕞优解”真正实现“一块屏阅尽千亩地”。(汤昊杰、华金宝)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