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农机装备产业升级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动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优做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机装备产业链条、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
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淮安区车桥镇,1050亩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绿意盎然,藕虾、稻虾共作基地水波荡漾。该示范区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粮食烘干及仓储项目,购买全程机械化设备,实施藕虾、稻虾共作和优质稻麦种植,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加快现代农业前进步伐,淮安区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组建农机装备与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重点研发蔬菜、芦笋、西瓜等特色产业全程或关键环节机械化急需的农机装备,填补机具断档空白,解决“无机可用”的难题,促进“种养加”“粮经饲”全程全面机械化创新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新型耕作、水稻育秧、农产品加工等农机装备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作业管理上的应用。
巩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淮安区丰年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数架航空植保无人机从田埂边腾空而上喷洒农药,不到半天就完成了近千亩稻田的植保工作。一台无人机每小时喷洒农药120亩,比传统人工效率提高了30到50倍。
为加快农机装备向高质高效转型,淮安区推动16个主要涉农镇(街道)进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鼓励开展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夯实水稻育插、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力争到2025年,水稻机插率、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分别稳定在75%、86%左右,机插规模育秧水平达到80%以上。淮安区还加快水稻、小麦制种配套机具向精准智能、高效绿色转变,注重适机化品种选推,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同时,推广使用农机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减人化、少人化,突破主要环节生产田间无人化作业技术。
此外,淮安区大力倡导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大力支持犁耕深翻、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秸秆离田、水肥一体、节水灌溉等农机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全区推广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拖拉机等智能装备1425台以上,生态型犁耕深翻占秸秆还田面积达18%,具有施肥装置的插秧机占比达55%。
淮安区围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产业,对照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在蔬菜生产上,试验推广起垄、移栽、采运、环控、灌溉施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集成技术;在畜禽养殖上,重点推广自动喂料饮水、集蛋、环境控制、粪污处理、远程视频监控等现代设施装备,提升养殖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水产养殖业上,试验示范推广无人投喂、水体增氧、射流消毒、活体运输和水质监控等机械化技术,健全完善稻虾综合种养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数字渔业装备试验示范,倡导和建立渔业健康养殖机械化新模式;在林果业上,发展林果树管理与果实采摘平台,重点推广修剪、施肥机械化技术;在农产品初加工上,重点发展预冷、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烘干、冻干、冷链等设施装备。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设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园6个,建设农业废弃物或畜禽粪污机械化处理利用示范点4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