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高新区:找准路子谋新篇集成改革促发展
近年来,淮安高新区以推进园区集成改革为抓手,深入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道路,通过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特色小镇等工作,加快推进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突出规划引领,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淮安高新区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与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知名优秀规划设计单位洽谈合作,同步进行高新区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等研究,深度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新定位,改变早期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推进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态多元融合、空间功能互补协调,打造高起点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环境。近年来,淮安高新区共建成道路19条,总长51.3公里,面积151.5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绿化总面积约83.8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098套,商业12.6万平方米。围绕集聚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建成6轨小学加6轨初中的东城中小学一座,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二级妇产科医院——淮安宝岛母爱医院。探索合作办园发展模式,建成江淮科技园、总部经济园、科创园等研发孵化平台总面积53.8万平方米。打造以产业为驱动,依托半导体制造为核心动力区,相关产业功能式、升级式聚集,融入居住、商业、娱乐等功能的产城一体化、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智芯小镇,探索融合新路径。基本形成“居住—配套服务、研发及孵化—产业”的产城融合空间格局,逐步通过环境优化、服务升级,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
找准产业定位,加强“补链延链强链”招商。淮安高新区坚持产业“高、尖、精”发展导向,围绕“引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目标,突出高端定位,推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同时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建立“孵化+加速+产业化”创新培育体系,近年来陆续建设江淮科技园、科创园、宁淮电子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为落地企业成长提供“一企一策”“一人一策”个性化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科技、设备、厂房等十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围绕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探索“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推动“1+6”产业园区错位发展、互动发展,实现高低产业搭配,新老产业联动,为淮安高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周文华 郭晓峰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涵盖三个片区
·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运行满一年 初步实现设立目标
·重要时刻获政策大礼包 深圳土地短缺或将有解
·18个自贸区开展差别化探索 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十三五这5年]中部崛起势头强劲再上新台阶
·江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广东“五外联动”建设贸易强省
·展现县域经济活力 中西部千亿县有何特点?
·省域能量管控平台实现“光储充”一把抓
·端牢“中国饭碗” 中部地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数字赋能+实战演练 多方抢抓就业冲刺季
·长三角首次发布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
·《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印发
·港珠澳大桥端午假期出入境客流车流创新高
·海南:向海图强力争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淮安高新区:找准路子谋新篇 集成改革促发展
2020-12-24 11:14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