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看淮阴】淮安国家农科园创新能力全国第二
原标题:【网眼看淮阴】淮安国家农科园创新能力全国第二
9月25日,淮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以排名头部的成绩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在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创新能力评价中,由去年全国第三上升至第二位。
自批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来,淮安农科园通过加大科研力量投入,整合前沿要素资源,优化企业孵化培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淮阴乃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区之本,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形成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园区进一步提档增效,”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说。
在淮安农科园“四新”成果展示基地,经常能看到被誉为“淮安蔬菜界首席”的孙玉东的忙碌身影。目前,由他牵头研制的“苏创”西瓜在全市示范推广早已超过1万亩。也因孙玉东带动的60多个果蔬新品种强势加盟,该基地成为苏北唯一一个“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示范项目”的核心区域。像孙玉东这样活跃在淮安农科园的科技研发人员已经超千人。可以说,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渔业产业园推广应用了六项国内领先技术,每立方的产鱼量是传统养殖的50倍。没有工作站的指导,根本不可能达到。”在淮安渔业科技示范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盛赞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占据的核心地位。
与省内外21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桂建芳院士工作站、陈文新院士工作站等10个科研平台打造坚实后盾;17家科技型企业紧密对接……淮安农科园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夯实创新支撑。
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助推企业走向一个巅峰,而一定数量级的技术集聚,则可以提升整个产业发展水平。
“淮稻5号在常规梗稻中实施面积480万亩,在东北以外占有绝对垄断地位。”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超说,天丰种业拥有十多项农作物新品种授权,独占实施。
淮安农科园不仅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9项之多,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多,在自主拥有品牌和地理标识农产品数量等各项指标上同样高于同类园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的不断加盟让淮安农科园集成创新能力、成果辐射能力一路飙升。淮安农科园也因专注先行先试、率先实践,走在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淮安国家农科园引进植物新品种298个,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施781个,推广植物新品种162个、畜禽水产新品系41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施632个等指标傲居全国同类园区头部。
“新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增加销售额5000万元,实现了兰花废料的综合利用,”皇达兰花总经理黄耿达介绍,利用残次品萃取精油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由之路,但苦于融资困难、技术上不达标,项目无法落实。蕞终是园区在融资上提供支持,还联络淮阴工学院在技术上进行实验攻关,蕞终项目得以上马。该公司是亚洲蕞大的单体蝴蝶兰生产基地,全国蕞大的蝴蝶兰出口企业。运输渠道由陆运、空运转变成集装箱海运,节省了运输成本,也是国内唯一采取海运出口的花卉企业。
为了筑强培育平台,园区兴建2.2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中心,可满足超2000人的创新创业需求;搭建国家级“星创天地”,现已吸引12家企业和创客入驻;设立产学研合作引导等各类资金每年不低于500万元……一揽子举措唤起了创新潮流。目前,该园区已累计支持企业和产业项目20余个,在孵企业32个、毕业企业19个、新增孵化企业11个,在考评中占尽优势。(淮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