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招”背后的淮安招商引资攻坚“新春志”
立春,瑞雪。满城皑皑,兆丰年,恰似淮安经济,硕果累累,压满枝。
2023年,淮安市GDP首破5000亿大关。5000亿来之不易,靠什么?靠不弃不馁“咬定青山不放松”,靠求真务实“打好基础稳步走”,靠矢志不移“洪荒发力向上攀”,更靠近两年来纷至沓来的“巨无霸”项目四两拨千斤、一“招”定乾坤。
春节前夕,淮安招商引资“攻势”不减、“招数”频出:设立“淮安企业家日”、举行招商“大比武”技能竞赛、召开全市招商人员代表座谈会……透过“连环招”,可以看到淮安招商人的精气神、战斗力、硬功夫,看到全市上下紧盯项目、攻坚克难的“新春志”正冲破寒冬,热力升腾。
2月4日下午,大雪纷飞,全市招商人员代表座谈会会场暖意融融。“今天,不谈功、不论绩,只听一线招商人说说‘心里话’。”市委书记史志军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各县区、各部门数十名招商代表畅所欲言——
“我感受到招商引资很有获得感,将继续坚持产业招商,盯住赛道经济,寻找朝阳产业。”“招商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对方蕞需要什么,也要了解我们具备什么。”“沉下心招商,动作要比别人快,腿要比别人勤。”……
谈心得、说感受、讲体会。一线招商员们动情讲述招商路上的“酸甜苦辣”。史志军着重强调:“淮安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全市广大招商人员的才智和付出。”“很暖心,备受鼓舞,干劲更足。”招商员们纷纷坦言,市委书记、市长一起到场,充分显示出全市上下对招商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招商引资,关键在人。招出大声势,先聚精气神。
淮安项目招引的精气神,凝结在对招商员的重视,彰显于对企业家的尊重。1月18日上午,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表决稿)》,明确每年7月5日为“淮安企业家日”。这个日子意义非比寻常!1415年7月5日,清江浦正式开埠,“漕运之都”的辉煌就此开端。600多年后的今天,奋进的淮安人,以立法之名、开放之姿,正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利商的浓厚氛围,奋力追逐城市复兴梦想。
精气神,更升华在“一号招商员”的招商路上。1月28—29日,省两会刚结束,史志军马不停蹄,率队赴浙江拜访企业,赴昆山考察交流。往前梳理,不难发现,从南京就地启程招商,从会场直奔现场,已成为淮安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常规操作”。会场言语“打气”,现场力行“打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近两年,淮安招商的精气神愈加昂扬,凝聚起催人奋进的强大气场。
内聚“精气神”,激发能动性,外强“筋骨皮”,练就硬功夫。
2月3日下午,淮安市招商“大比武”技能竞赛决赛引人注目。现场,市委书记史志军为团队赛冠军、亚军、季军颁奖;市长顾坤为“金牌推荐官”“银牌推荐官”“铜牌推荐官”获奖选手颁奖;市领导李森、孙虎、林小明、张冲林出席……只看嘉宾阵容,竞赛“规格”不言而喻。擂台上,选手们碰撞智慧、交流经验,以自己的招商经历,展示招商引资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
“这是淮安头部次举办招商技能比赛,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招商人员额专业素养,锤炼招商铁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竞赛内容做了精心设计,尤其注重考察选手“实战”能力。例如,“某用地项目提出的用地亩数需求和计划投资额、亩均纳税未能达到园区用地投入产出的蕞低要求,该如何应对?”再如,“某公司提到周边的租金低许多,希望租金价格再下降一些,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有近10个,全面模拟现实情况,多角度考察选手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综合处置能力。”
在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存量争夺战”的今天,想要胜人一筹,有闯劲、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钻劲、巧劲。
基于此,淮安不断加大对全市招商引资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加强与市属国企、产业基金和行业协会联动,市、县(区)、国企平台招商干部交流,市场化方式引进等手段,聚力打造懂产业、懂政策、懂谈判、懂礼仪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做到自己有什么“一口清”、客商要什么“一门清”、我们能提供什么“一次清”。
目前,该队伍人数已超500人,他们把招商作为攀高比强的擂台,敢于向优者学习、同强者竞争、与快者赛跑、和高者比拼,在招商的主战场争当“龙头”,助力淮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猛虎也怕群狼。”招商是个系统工程,如何将“先机”转化为“胜势”?看的不仅是招商员的个人素质,还考验全市上下协同配合的团队能力。
淮安坚持把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一号招商员”制度,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0天的要求,并定期张榜公示。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用好商务、发改、工信、科技、农业农村、台办等6个市级部门和10个县区园区两方面招商资源,强化招商工作合力。
制度保障,精准发力。招商之战,淮安组织有序,推进有力,已经形成“全员提供信息、专业化洽谈攻坚、分层次领导推进”的招商格局——
前方,淮安依托4个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成立5大驻外招商局,“情报中心、前沿阵地”职能显著加强。市领导、各县区(园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奔赴长三角、珠三角、日韩等多地,走访企业,考察项目,带头冲锋,重点攻坚。
后方,淮安绘制全市“7+3”产业图谱,全面梳理各县区(园区)可用建设用地与项目承载空间,编制招商热力图,要求10亿元以上工业、服务业项目必须经过市级产业专班研判,72小时反馈研判结果。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每月签约项目进行综合研判,严把签约项目入库关,对签约6个月未开工的项目进行预警提醒,对1年未开工项目,项目数、引资额予以等量扣减,确保签真项目、签落地项目。
主攻方向,淮安围绕“7+3”产业集群,聚焦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开展“产业集群”招商,集中力量攻坚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专精特新”企业。近两年来,淮安引进并签约了一批50亿以上标志性、引领性的项目,有效带动强链补链延链招商。
皑皑一片白,万物冬藏待春来。春节临近,瑞雪满城,淮安招商引资热力不减,待到冰雪消融时,将化作项目,落地萌芽,加速中心城市复兴梦想变成现实模样。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