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小康崛起江淮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刘老庄村:光伏板下养螃蟹“渔光互补”补出双丰收!
走进刘老庄镇刘老庄村中能环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阳光下,蓝色多晶硅组件闪闪发光,汲取着大自然的能量。水面下,3月份刚刚投放的10000斤优质蟹苗正在静静等待着金秋的丰收。而在2019年之前,这片400亩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下面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土地资源闲置不说,秋冬季还存在安全隐患。”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告诉记者,从2012年引进中能环光伏电站项目后,他就一直琢磨着在电板下面种些什么好。中药材、花草……6年间的数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终于,2018年,经过省、市农科院的鉴定和村两委的数次考察后,光伏与农业“嫁接联姻”的模式成为了新的尝试。
“上层空间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清洁能源发电,下层空间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光照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与使用,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使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农业与光伏发电在互馈互补中各取所需,互利共赢。”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淮安市木子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去年投入500万元进行螃蟹试养,当年亩产就达60公斤,效益非常不错。“互补项目一方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绿色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更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回到流转土地上务工,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朱林说道。村民朱严海之前一直辗转全国各地打零工,自从村里建了“渔光互补”项目后,他就来到基地里打工,“每月能赚3000多元,还包伙食,离家又近。”这份新工作让65岁的朱严海很满意。
当前,该基地养殖水面500亩,总投资700万元。现已放养10000斤螃蟹苗,预计产值可达70000斤。水面上方的光伏电站年上网电量可达530万千瓦时,每年还可获得税收分成1500万元。接下来,朱林还计划在光伏板下种植牡丹、白芍药和中草药,充分挖掘水体资源,实行立体开发,增加利用环节,通过“渔光一体”模式,实现发电、种植和养殖的一地三用、一光三照,带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距离养殖区不远处,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村里打算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与公司合建一个能容纳100吨位的冷库,用来存放水产和千亩果园的水果。”朱林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集采摘、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
原标题:《【圆梦小康 崛起江淮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刘老庄村:光伏板下养螃蟹,“渔光互补”补出双丰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