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淮安市洪泽区洪泽工业单元(HZ03)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草案征询公众意见公告
洪泽撤县设区后,洪泽组团成为淮安中心组团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功能、生态文化、土地经营、产业发展都提出更高要求。为了细化落实《洪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2018年调整版)规划要求,加强淮安市洪泽区洪泽工业单元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保障土地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利用,提升洪泽工业单元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空间特色,促进节约型建设,编制《淮安市洪泽区洪泽工业单元(HZ03)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草案通过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分局公示栏、洪泽日报向社会公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时间自2019年8月5日至2019年9月5日止。欢迎社会各界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淮安市洪泽区洪泽工业单元(HZ03)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草案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东至宁连高速公路、西至苏北灌溉总渠、南至洞庭湖路、北至苏北灌溉总渠,规划范围内面积为27.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2.91平方公里。
根据上位规划、洪泽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本区发展现状及潜力,将本规划区定位为淮安市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的示范园区。
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纺织服装等为主,引导园区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规划布局商务科技服务、商贸休闲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设施用地,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支撑。
三、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三廊、三区”的空间结构。
三廊:洪泽滨湖绿廊、砚临河休闲绿廊、大寨河生态绿廊;
三区:东部产业拓展区、中部产业升级区、西部生态修复区。
规划居住用地有两种类型,一是将靠近洪泽城区中心处、沿洞庭湖路的停产企业和低效企业用地进行置换,用于居住、商住用地开发;二是在园区配套服务中心周边新增居住、商住用地,打造园区智慧住宅、智慧公寓,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2.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园区内现状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两处行政办公用地。
借鉴苏州工业园的工业组团理念,完善工业组团商业服务业体系,构建洞庭湖路、黄海路、砚马路商业、商务发展轴线,形成“节点+线型”的商业服务业布局模式,建设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便利中心,促进规划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
规划保留园区内东海路与巢湖路路口的加油站。
规划二类物流仓储用地2处,一是整合位于幸福大道与大寨河交汇处因规划道路占用部分用地的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有限责任公司用地;二是保留现状位于东海路与精益路路口的经程物流。
二类工业用地是洪泽经济开发区的主导用地,二类工业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应尽可能远离城市生活区域,规划将此用地布置在砚临河以东、砚台路以北区域。
一类工业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规划将此用地沿洞庭湖路布置,为二类工业用地区域与城市生活区域形成缓冲区。
生产研发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就业岗位密集型产业,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气,规划将用地布置在商业设施周边。
规划区西侧有规划三级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优越的航运资源也为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货运条件。现状企业内部港口码头随企业腾退进行改造,向休闲游憩、景观等功能转变。规划在苏北灌溉总渠沿岸集中设置内河公共港口,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砚马河交汇处。
宁连高速公路位于规划区域的东侧,在规划区域南侧设有洪泽互通,规划区域现状可通过东海路(S350)与洪泽互通联系。规划冶金大道、九牛路、巢湖路、洞庭湖路上跨宁连高速公路,在冶金大道规划新建高速互通。
350省道(东海路)在规划区中部南北向穿越,向北可达淮阴区,向南经洪泽城区与宁连高速公路洪泽互通联系。
规划330省道(人民路)连接冶金大道,向南进入洪泽城区,向东北与宁连高速公路新建高速互通。
规划形成“三横四纵”的主干路网络。
“三横”:洞庭湖路、巢湖路和九牛路;
“四纵”:北海路、幸福大道、黄海路和创业路。
六、绿地系统规划构筑“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的整体生态格局,规划形成“廊、链、路、点”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
“廊”为沿苏北灌溉总渠、砚临河、砚马河形成生态化廊道;
“链”为大寨河、黄海路西侧水渠及其他河道所形成的滨河绿化带;
“路”为基础好、等级高的城市主要道路;
“点”包括园区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游园)。
七、市政设施规划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等工程规划。
八、综合防灾规划包括防洪排涝规划、消防规划、防震规划和人防规划等。
九、规划控制管理1.用地兼容性规划
1、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
依据《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8年版)》,同时以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城市景观营造为目的,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环境、功能等因素,科学制定各类用地的开发强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