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枢纽新城强力支撑城市崛起复兴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淮安:枢纽新城强力支撑城市崛起复兴梦
初秋时节,古楚大地天朗气清。在宁淮城际铁路引入淮安东同步实施工程现场,来自中铁十九局的施工人员顶着烈日的炙烤,有条不紊地实施高空架梁作业。密切注视、发令指挥、起钩操作……不同岗位的工人默契配合,将片片箱梁架设到位。眼下,这条承载着560万淮安人民憧憬与期望的高铁正在加快建设中。
在淮安,“高速梦”“飞天梦”“轨交梦”“高铁梦”“高架梦”相继照进现实,“公铁水空管”一体化大交通通衢南北,淮安一跃成为京津冀至长三角通道、沿淮河综合运输大通道、东部沿海通道等交汇的区域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淮安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全面开花,建成了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交通工程,逐步形成“公铁水空管”统筹发展、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枢纽建设成为城市形象提升蕞显著、淮安人蕞引以为豪、社会评价蕞高的亮点之一。
高速铁路快速成网。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淮安一步迈入高铁时代。至“十三五”时期末,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63.9千米,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其中高速铁路里程163.4千米,加上建设中的时速350千米的宁淮铁路,已初步形成我国东部地区5条铁路交会,辐射徐州、连云港、盐城、镇江、南京5个方向的高铁枢纽格局。
公路枢纽持续巩固。自沂淮江高速公路通车开始,经过近20年建设,京沪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等国家级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淮安建成长90千米、辐射6个方向的城市高速公路环,在苏北率先实现县域全部通高速公路。2007年,淮安被交通部命名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目前,境内共有普通国道5条、省道14条,公路总里程达1.36万千米,公路网人口密度27.59千米/万人、全省第二。
内河枢纽通江达海。境内高等级航道纵横交错,国家级水运通道京杭运河、淮河在淮安交汇,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全省内河第三,境内船闸全部在复线以上,形成经盐河对接连云港港和经大运河、长江直达上海港的两大出海口,内河航运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淮安港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内河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
航空枢纽蓄势待“飞”。淮安机场自通航以来发展迅猛,迈入中型机场行列。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通过评审,打造中国东部沿海“孟菲斯”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城市交通联网成环。总里程48千米的市区内环高架工程一次性建成,实现重要节点之间的快速通达,淮安进入立体交通时代。建成古淮河桥、黄码大桥、运河大桥等一批重要城市桥梁,工程品质、文化景观及建设效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运河大桥成为城市地标。有轨电车、城市公交运行质效成为全国标杆,基本公共交通百姓满意度跻身全省前列。
9月15日清晨5点40分,一架顺丰空客321“客改货”航班从淮安腾空而起,满载鲜活洪泽湖大闸蟹直飞千里之外的成都。这是淮安机场自去年以来开通的第二条大闸蟹航线,为本土优质农产品外销外运打开了快捷通道。
近年来,淮安综合交通条件不断完善,运输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整体运行保持良好势头,呈现出“人悦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局面。全市客运服务能力和效能显著提升,货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公路客运量、水路货运量占全国总量比重均超过0.5%,达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指标,淮安作为重要客货转换中心的特征日趋明显。
水运发展亮点纷呈。开通新港二类水路口岸,港口吞吐能力超亿吨,在全省内河名列前茅。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亮点,运行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条,占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比重逾50%。
航空运输创造佳绩。抓紧落实落细建设东部沿海航空货运枢纽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淮安机场先后与顺丰、德邦等多家知名快递企业建立长期货运合作关系,开通4条全货机航线.6%。运营航线个,累计完成旅客发送量733.9万人,较“十二五”增长266.4%。
铁路运输飞跃发展。淮安高铁东站投入运营,通达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高铁日均客运量达1.6万人次。全市铁路年客运量超308万人次,年货运量突破170万吨。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淮安深入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开通至宁波、上海海铁联运外贸直达班列,完成2580标箱,完成铁路发送量24.8万吨。加快新业态平台类货运等新兴货运业态发展,今年新增5家网络货运许可,另有6家正在申报中。今年1月,淮安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批4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之一。
一个地方现代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和提升,为物流成本走低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物流业必然随之发展壮大,进而形成投资成本洼地。淮安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
近年来,宝能集团、传化集团、华润万家等物流巨头纷纷“抢滩”淮安,设立区域总部或大型物流园区。目前,全国快递业前10强均在淮安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淮安已成为国内物流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全市货物周转量由2015年的362.1亿吨千米增长至2020年的467.8亿吨千米,年均增长率达5.3%。
如今的淮安,便捷的交通和较低的物流成本让外地客商“来得了、来得快、留得住”,一大批有影响的企业纷至沓来。在去年底举办的第十五届台商论坛上,总投资20.88亿美元的32个台资项目签约落地。近些年,从富士康“一枝独秀”到鹏鼎控股、敏实、实联化工、旺旺食品等“百花齐放”,全市台资项目加速增长,淮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台资集聚示范区。
交通兴,百业旺。依托交通之便,淮安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开始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渐入佳境,生态文旅等特色产业方兴未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王小平 孔雪 刘国昌 孙铁成/文 王昊/摄
淮安生态文旅区:社区“生活汇”构建居民美好生活新格局
淮安盱眙:把群众需要的事办成群众满意的事
淮安:“项目为王”挺起产业脊梁,“环境是金”厚植发展沃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