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认真落实淮安市委“在全市率先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要求,以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为切入点,一体推进开发园区空间格局重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推动实现“低产”变“高产”,“寸土”出“寸金”。2023年,清江浦区获评全市唯一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并获得250亩土地指标奖励,相关工作规则、实施细则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要求在全市推广。
“腾笼换鸟”焕发土地新活力
“从确定选址,到企业开始投产,我们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江苏东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晶骥感慨道。该项目所在地块原本是产能落后、效益不佳的化工工厂。清江浦区结合产业规划,为地块寻求“新主人”,于去年4月在日本正式签约东煦电子项目,6月开工,12月竣工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竣工、投产、列统。
东煦电子的“腾笼换鸟”在清江浦经济开发区不是个例。占地266亩的神工机械地块原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下,2021年初被列入清江浦经济开发区首批低效待处置地块。2021年3月总投资50亿元的天鹏锂能项目正式签约,拟落地该地块,低效处置工作立即展开。从拆除原厂房,清理7家租赁企业,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00天时间,跑出了清江浦服务项目的新速度。因天鹏锂能项目的成功引进,橙柳新能源等上下游企业也纷至沓来,高端锂能产业加速集群成势。
伴随着低效用地清理工作的大力推进,园区焕发更多新活力。截至目前,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已累计处置完成闲置低效用地43处,收储土地2501亩(其中盘活存量用地1570亩),占开发区总工业用地面积的27.1%;在2023年新开工的21个亿元工业项目中,除伏图拉以外,其他项目用地均为存量盘活,破旧落后的国兴科技园、浦奥产业园经过盘整提升,先后引入6个亿元项目,曾经的“疮疤”变成现在的形象“窗口”、将来的经济“增长点”。
“聚沙成塔”提升园区承载力
在枚皋路沿线两侧,绿化工作人员正在对多余的树木进行统一整理打包,移植到蛇家坝干渠打造园区绿色生态走廊。产发集团工程建设部负责人介绍,除了苗木移植,他们还针对枚乘路、诚意路、枚皋路等全面推进杆线入地、移绿增绿以及污水管网改造提升,优化调整路网规划及水利蓝线退让,“聚沙成塔”增加产业用地518亩,提高工业土地利用率12.43%,有效提高园区整体美观度、安全性以及排涝能力。
同时,围绕“都市型园区”定位,清江浦区科学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在开发区西片区突出“清”,着力拆出中淮及周边等2个500亩以上、金象路两侧300亩以上连片土地;在开发区南片区突出“征”,收储鑫源烟草周边等2个千亩连片土地;在黄码港产业园突出“整”,整理出3个800亩以上连片土地及3个独立地块,同步加强水、电、气、热等要素资源配套,全面提升开发园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
“围绕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今年我们将重点实施‘3+2’工程,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预留空间。”该区产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岳波介绍,根据清江浦经济开发区西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挖存量、促增量、扩总量,不断提升产业承载空间,为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在此集聚留足空间、创造条件,矢志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真正实现“黄金地块产黄金”。
“真招实策”增强产业集聚力
2021年,清江浦区将工艺落后、经营不佳的淮海半挂车地块共计37.8亩列入低效用地清理范围。“这个地块与企业仅一墙之隔,解决了我们急需扩大生产规模的‘燃眉之急’。”省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灿红说,清江浦仅用时100天即完成原厂房拆除等工作,保障了年产500万支硒鼓鼓芯项目顺利开工,为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有了资源,更要用好。为此,清江浦区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坚定不移以高质量项目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近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大湾区、北京、上海等地拜访头部企业、知名机构,着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亩均产出高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清江浦。随着连片超500亩的3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连片250亩生物医药产业园、连片800亩“新三样”产业园的加快打造,清江浦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土地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清江浦区委书记朱海波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面开展低效用地整治,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工作要求,大力开展“资源要素突破年”行动,聚力突破资源要素瓶颈、特别是长期以来清江浦土地资源紧缺的短板,为全市低效闲置用地处置盘活探索经验,为清江浦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更强要素支撑。(蒋童 陈敏东 刘然)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