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以产业为基抢抓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砥砺前行
今年以来,涟水县聚力向新,逐绿而行,扛起“工业强县”硬核担当,点亮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双千亿”之光,以“产业为基”重塑“全国百强县”发展新方向。
一是产业为基,抢抓时代发展“新机遇”。涟水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区域产业结构,加速形成光伏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为龙头的“三大百亿级链条”,开启城市进化全新空间。十四五规划中,淮安市确立了“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发展目标,而这与涟水县自身的资源优势脉络相同。近年来,涟水县拥有五岛湖、今世缘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航空货运枢纽,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京沪、长深等多条高速境内汇合,纵贯全境的盐河三级航道可通行千吨货轮,“空铁水公”在此高效衔接。去年3月,总投资超百亿元、年产高性能玻璃纤维80万吨的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开工,打响了淮安市2023年向“绿”而行的“当头炮”。在2015年,今世缘就建成了白酒行业头部个智能化酿酒车间。淘汰燃煤锅炉、改用生物质热电厂供汽、建设光伏电站和循环水站……种种“碳中和”的先进理念,均在追新逐绿的涟水施行。去年10月,江苏亨芯石英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涟水太阳能电池片行业产业链条,为涟水县做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聚力向新,锻造区域经济“强引擎”。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伴随一个个产业链龙头项目落地、延链补链好项目加盟,涟水县新型工业化步伐愈发坚定。去年涟水县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6个、75个、57个,四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值346亿元、增长29%。其中,中顺环保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大量科技上榜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永创医药进入北交所审核程序。此外,“一区三园”为“项目为王”提供有效支撑。涟水县明确提出“新签约项目3个月内实质性开工”刚性要求,全力以赴做强平台支撑,突出开发园区主阵地主引擎地位,推进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空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一区三园”融合发展,加大土地、水、电、气等资源要素集成供给力度,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强道路交通、绿化、安全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80%以上工业项目落在“一区三园”。
三是“营”在涟水,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的重要考量。目前,“涟快办”已累计帮办服务230个重大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19个、100亿元以上4个,推动84个项目实现“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召开项目问题会办会65次,向18个单位、7个镇街发出117份协办函,有效解决问题923个,问题堵点快解决成效突出。去年4月,全省首张社会信用代码不变的“个转企”营业执照在涟水发出。此外,该县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三极机制”。极简申报机制:全面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扩大容缺范围,初步实现“一网办+免证照+减材料”;建立极速审批机制:全面落实“一窗分段受理、材料网上流转、后台并联审批、全程限时办结、综合窗口出件”的闭环审批模式,深入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容缺办”改革,推动项目快投产、早达效;建立极优服务机制:探索一线窗口“容错纠错”,强化“办不成事”窗口反馈处理,实现一线工作人员“规矩+灵活双有余”,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