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小产业”拓宽乡村振兴富民路
近年来,涟水县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该县加快推动芦笋产业集群发展,以红窑、五港、梁岔为重点,累计建成10个超千亩芦笋连片种植基地,种植总规模达2万亩,芦笋产量占全国30%。2019年创成国家级设施化芦笋标准化示范区,2020 年获批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芦笋种植核心区红窑镇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省级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殊荣。
一是坚持以科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涟水县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设立科研平台,编制地方种植标准,提高芦笋品质,累计培育“春雨”“春竺”“绿富”“芦小羡”等多个品牌。同时,延长产业链条,新建冷链设施和芦笋加工生产线,开发芦笋汁、芦笋面条、芦笋水饺等系列产品,打造绿色健康芦笋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高端加工企业,新建冷链设施和芦笋加工生产线,开发芦笋汁、芦笋面条、芦笋即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打造绿色健康芦笋产业链,促进芦笋产业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二是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对症下药”。芦笋是蔬菜之王,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带动增收高的特性。该县依托红窑镇特有的弱碱性沙土,大力发展芦笋产业,现已成为华东地区蕞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芦笋产量占全国的30%。在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该县立足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引导农产品因地制宜集中优势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加快融合,不断延伸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县已形成以红窑芦笋产业示范园为核心,辐射五港、黄营、梁岔、唐集等周边镇的2万余亩种植区域。全县设施化芦笋年产5万余吨,总产值超10亿元,“涟水芦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小芦笋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亮丽名片。位于红窑镇金城村境内的春竺芦笋产业园占地面积2200亩,共带动周边群众近4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该项目每年还为20个低收入村实现增收,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
三是坚持政策助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20年2月,该县出台了《关于推进芦笋产业发展的六条意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对2019至2021年新扩芦笋按面积进行补贴,头部年每亩补贴800元,第二年每亩补贴700元。截至目前,涟水县共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096万元投入芦笋产业项目,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为31个村集体一年增收178.8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江苏淮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